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松潘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35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2-08-15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松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潘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35年)》的通知

县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松潘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松潘规划期间重点开展的十项任务,到2025年,全县群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2%,力争达到全省同期目标13%,到2035年,力争全县群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全省同期目标的2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进度安排

——2021年启动期。推动和指导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发挥各牵头部门协调作用。

——2022—2034年推进期。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实施,及时监测评估,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

——2035年总结评估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估,对20212035年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十项重点任务都有哪些?

《方案》明确了期间松潘重点开展十项任务,包括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老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和实施深化天府科技云智慧科普建设工程、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

五大行动


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建立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四川省中学生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建立科学、多元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和培育机制。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加强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引导教师从科学素质建设高度深化理解科学教育内涵。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健全对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管理评价体系。

实施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完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开展创新创业。

——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示范户等创建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创意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新创业。

——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加强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少数民族群众、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

实施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普及科学常识、防灾避险等知识,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依托涉农院校、天府科技云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做好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科技支撑。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培育,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边远地区、脱贫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围绕农民生产经营需求,开展科技指导、科技培训服务,提高边远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最美职工、巾帼建功、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实施技能兴县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支持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现、培育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加强企业家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家投身科普事业,成为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

实施老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智慧助老活动。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组织开展精准多元的科普活动。依托老科协、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提升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依托各级健康教育系统,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素养。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颐养之家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开展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科协、老年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科普、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吸纳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老专家加入科技志愿服务团,发展壮大老年科普志愿者队伍,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利用外出考察学习、研讨会、专家报告会等形式,做好县级和乡(镇)党政领导、各级行政管理干部科学教育培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各类科技培训。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意识。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重点加强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各类科技培训。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编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知必读科普读本。推动网上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通过举办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科学发展趋势,拓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视野,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到科普场馆、科研院所、体验基地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参与科普活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

五大工程

深化天府科技云智慧科普建设工程

——建立科普传播新机制。引导公众上天府科技云、向科学要答案,依托智能云平台获取权威科普信息。深化保姆式科普服务工作,精准提升城乡群众科学素质,帮助群众共创美好生活。夯实基层组织科普职责,引导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成为智慧科普传播员,实行一村一名智慧科普传播员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县城乡群众精准科普服务全覆盖。

——实施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天府科技云等数字科技服务品牌建设,增强科学传播和科学辟谣网络平台功能。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实施科普创作者计划。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开展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征集。广泛引导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资源创作,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领军人物。大力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科普作品。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在产业链中融入科普元素,推动全县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学校、企业、科学共同体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分类制定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指南。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加快建设中小学校微型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科技活动场所。加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联动,放大科普活动影响。充分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强化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继续加大农村科普画廊、科普服务站建设力度,丰富科普教育内容,实现科普资源的公平惠顾。

——加大科普教育基础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和社科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加大科普示范乡(镇)、村(社区)、学校和科普带头人的创建工作。继续加大县级科普协会、科普基地、科普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推动学校、企业、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气象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提升社区科普宣传水平。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社科普及周、环境宣传教育周、爱国卫生月、世界人口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积极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安全、环保、民防、防震减灾、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进社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健身常识、应急避险技能、自救互救素养等宣传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等科普网络建设。健全社区科协、科普协会等基层组织,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多渠道、全覆盖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

——构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新格局。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规划,推动社区科普工作蓬勃发展。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

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加强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广校、农干校、科技社团、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活动站等组织,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依托社区科普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充分发挥企事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等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企业实用科普人才。结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科普教育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各类实用科普人才。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在中小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发展适应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加强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每所学校都配备专兼职科技辅导教师。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组织科普志愿者参与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推进科普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